【喪偶後陷抑鬱漩渦】 在松齡重拾笑容
四年前,駱黃綺霞的丈夫驚覺患上末期癌症,在人生最後的四個月,入住松齡旗下「尚耆.賢居」系列院舍接受晚晴治療。夫妻恩愛,她日日陪伴,二人曾在這裡有過一段快樂的日子。
丈夫離世後,她無法接受打擊,陷入嚴重抑鬱症。
「若果不是入住這裡(松齡),我可能不在人世了⋯⋯因為我無兒無女,剩下我一個。」
疫情時在自殘邊緣 入住院舍救她命
那時正好是疫情之始,新年連親戚也無法見,她形容像「世界末日」。安排好丈夫後事後,因為賣樓,她暫住酒店,過了一個月仍心灰意冷,食不下嚥,在深深的孤獨感下,幾欲想自我了斷。「那時真是隨時會走,隨時傷害自己⋯⋯突然乜都冇晒,好徬徨。」
駱婆婆想起來,院長曾向丈夫許下一句會照顧她的承諾,便撥通電話求救,問:「我現在好辛苦,咁點?我可不可以進來住?」院長一口答應,於是駱婆婆再次回來松齡。
入住時,熟悉的職員幾乎認不得她,以前她身體富態,由一百四十多磅驟降至八十多磅,瘦得脫相,由雙加大碼變成穿細碼。她形容當時像「苦瓜」,木訥又不懂得笑。在院舍,她也吃不下飯,連旁邊的婆婆都勸她多吃一點,職員也拍下她沒有動過的食物給院長看。
某日吃飯,她的淚水忽然不斷湧出,她躲回房後,傳出悲痛的哭聲,嚇得眾職員不知如何是好。院長尤其緊張,每天跟她聊天,嘗試開解她;除聊天,護理人員則買來各式各樣的零食,勸她試試,看她睡得久,都會擔心地查看她情況。每周來的醫生顧問也勸她放下,不要哭。
物理治療師助理周先生印象中,至少有三個月,她時常躲在房內,把窗簾拉得嚴實,暗無天日。
「院舍像一個大家庭」 終走出抑鬱
三個月過去,駱婆婆逐漸走出陰霾。有護理人員關心與陪伴,她開始走出房門,慢慢職員教懂她用手機,她便自娛追劇,也會自行買零食。她感受到,這裡的長者有尊嚴,職員上下,關心和照顧「無微不至」,「這裡不像老人院,好似一個大家庭。」
在院舍,她起碼不感到孤單。三四個長者共住一個單位,像一個小社區。每早醒來,她都會查看鄰居狀況,打招呼。「一張開眼就好多朋友;若在外面住,你自己一個人,食又一個人,咩都一個人。」不過,長者們被子女接離院舍時,她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難過,「別人有家可回……我住到我返祖家,冇得走。」難過一陣子,她又會受到其他人的樂觀情緒感染,振作起來。
物理治療助理周先生說,松齡雅苑與其他院舍最大分別是,很鼓勵職員與院友聊天,就算平時專門協助院友做物理治療的他,亦很願意與長者聊天。面對駱婆婆這種情況,他指要同事大家一齊做,營造到一個充滿關懷的氛圍,讓駱婆婆更願意分享內心感受,抒發情感。倒過來駱婆婆也記得護理人員的喜好,時常互相關心,慢慢觀察到她開始放下過去。他指,院舍幫助駱婆婆建立家的感覺,希望令她發現,「不止她一個人在路途上行,丈夫離開了,但她仍然會有好的新生活。」
四年來,她仍有服食抗抑鬱藥,但已好多了。疫情放鬆後,她一周三四次與朋友外出碰面,到樓下商場飲茶,生活精采。
今年八十一歲的駱婆婆已決定在這裡住下去,她笑著說,這裡「重皮」,但重拾快樂的笑容無價。